“课程思政”示范课程⑧ | 生化仪器分析实验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陈旭
「 写在前面的话 」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上海大学率先开设了“大国方略”课程,被誉为“中国系列”课程的策源地。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6年推出覆盖15个院系的15门思政类选修课。传大道,讲大势,“一院一大课”系列课程“点上开花”,带动更多专业课教师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出育人硕果。学校先后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校”和“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整体改革领航校”,入选上海市“三全育人”试点校。近期,学校着力推进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位教师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学校已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涌现出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继2019年3月首批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成功结项,2020年12月31日,上海大学再度举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业课)结项评审,16门示范课程依次作了微课展示(2门荣誉课程免检)。
2021年适逢建党百年,上海大学将建强建亮“红色传承”系列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充分发挥示范课、领航课程作用,盘活资源,协同创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即日起,上海大学教务部将陆续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介绍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做法。敬请关注!
上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
上海大学教务部
教师简介
陈旭,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师,实验技术总监。
01
课程介绍
陈旭老师自2001年主讲“生化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至今累计开设课程20年。授课对象主要为生命科学学院、钱伟长学院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累计授课人数超过2300人。课程教学团队还包括曹亚老师、戴小峰老师、朱小立教授、张娟教授、赵婧教授等。
本课程及配套的理论课程相融合的“需求为导向的生命科学课内外联动教学实践体系探索”获得上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本课程获得“上海大学高水平示范课程”(2017年)、“上海大学研究型挑战性示范课程”(2019年)、“上海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9年)等称号。课程负责人获得上海大学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
“生化仪器分析实验”是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团队通过切实地与校内外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建立具有学科技术特色的“生化仪器分析实验”,从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实习等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链”式体系。
注重课程思政与专业技术课程的融合。本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将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融入到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中,辩证地分析我国与国外的药物残留等食药品的评价技术体系,客观看待国内外分析仪器与分析技术发展的现况和差距等。
02
课程特色与创新
(1)注重学科及理论应用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每一步实验设计的意义和依据,做到 “授之以渔 ”,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与应用能力。例如国家的中药瑰宝:葛根、血竭、红花等中医药的活性成分分析,集全学期所学的紫外、红外、荧光光谱,色谱、质谱以及核磁波谱进行综合解析一个新的活性成分,将知识结构加以升华。
(2)加强综合设计与创新实验。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努力让学生完成从实验学习到科研实践的顺利过渡。如药物分析中学生自行设计定量分析的标准曲线等,结合课外的文献检索,允许学生大胆地尝试改进与优化实验流程,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践,激发技术导向性的自主创新意识,降低关键技术对外的依存度。
(3)开放实验室与多元化考评。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实验,形成开放仪器分析实验室的机制。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实验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与独创性感受的教学活动空间,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请、国家级与市级的生命科学竞赛等科技活动。实行多元化的考评制度,注重评价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过程。
(4)探索校内外的实验技术合作。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验教学课堂外的创新项目实践,按学生的需求推行分层培养模式。依托与校内实验平台的共建、校外企事业单位实验室的通力协作,让学生真正受益于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单位实习的三维一体“生态链式”人才培养模式。
03
取得成效
(1)课内外的联动教学平台初见成效。2019-2020年度教师团队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市级大学生的生命科学竞赛,获得佳绩。
(2)“走出去、请进来”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依托于校内的共建实验平台、校外单位的技术合作,促使学生“走出去”,深入企事业单位研发技术的第一线,同时将企业技术专家“请进来”,大大增进了学生促就业和再深造的机会。
(3)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单位实习的“生态链式”人才培养模式初见端倪。2019-2020年又新增两个学生的实习基地。通过与外单位、企业深度合作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学科行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的认可。
回顾:国际金融 上海经济学院 尹应凯 | 费孝通学术思想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汪丹 | 法律职业伦理 上海大学法学院 文学国 |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陆永生 | 跨文化管理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聂晶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上海大学法学院 颜士鹏 | 走进百姓生活——黄河流域写生实践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桑茂林